日前,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公布全国首批“生态友好幼儿园”试点园名单,徐州市睢宁县岚山镇中心幼儿园凭借“百草润童心”特色生态教育实践成功入选。这所幼儿园以中草药种植为纽带,将地域生态资源转化为教育沃土。
从田园到课堂的教育共生
岚山镇中心幼儿园的种植园里,大三班的孩子们围在杭白菊种植区,认真听老师讲解种植知识。
“小朋友们,杭白菊移栽时,苗与苗之间要保持10至15厘米的距离,这样它们才能有足够空间长大。”“张老师,那要怎么看距离够不够呢?”“咱们可以用这个直尺去比一比。”老师边说边示范,孩子们纷纷拿起直尺,有模有样测量起来。
展开剩余74%园内,400平方米的沙水区与错落有致的种植园相映成趣,榉树、榆树、柿子树等乡土树种构成绿色屏障,打造出孩子们的“自然课堂”。
“园内按班级划分种植区块,小一班的蒲公英与向日葵、中二班的蚕豆与紫薯、大三班的艾草与金银花,构成一幅‘班级植物地图’。今年5月底栽种的紫薯苗与6月初移栽的杭白菊,成为近期孩子们的观察焦点。”副园长李攀介绍。
“测量苗间距的过程中,我们让小朋友们以实践理解数学概念。端午节时,组织他们用园内采摘的艾草和薄荷制作香囊,将生态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平时,孩子们还会主动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李攀说,这种“做中学”的模式,让孩子们在照料植物的过程中,建立起对生命成长的认知。
儿童视角下的生态探索
依托岚山镇中草药种植资源,岚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发出两套生态友好课程:一是“百草润童心”园本课程,二是由幼儿兴趣自然生成的班本课程。
“百草润童心”是岚山镇中心幼儿园特色园本课程,历经5年实践探索,已形成完整体系。课程聚焦蒲公英、枸杞、葛根等本土常见中草药及应季蔬果农作物,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探索自然奥秘。比如在“杭白菊的奇妙之旅”课程中,孩子们从育苗、移栽到采摘全程参与,还亲手制作茶饮,在“童馨茶话会”上与家长分享成果。
班本课程则扎根于幼儿的日常发现与好奇,幼儿园组织“雨后拯救蚯蚓行动”、树叶拓印、昆虫探秘等活动,充分彰显“儿童视角”的课程理念。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岚山镇中心幼儿园按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从三个维度进行科学设计,小班侧重“趣味感知+简单操作”,通过游戏化体验培养观察兴趣;中班强调“合作互动+任务挑战”,在小组活动中发展社交能力;大班着重“探究实践+责任担当”,例如鼓励幼儿参与“秸秆创意工坊”项目等,将环保知识转化为实践。
构建生态教育共同体
岚山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梁静介绍,幼儿园与岚山社区、丁山社区等建立合作,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共育网络。家长群体中70%从事农业生产,由镇农业站技术人员与家长组成的“生态导师团”,为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幼儿园建立“资源融通、实践联动”协同育人模式,对内开设家长研修坊,邀请家长参与课程设计;对外组织环保志愿服务与生态研学,参观中草药基地、参与农田劳作,形成多方共建的教育合力。
岚山镇中心小学校长耿庆飞表示,岚山镇中心幼儿园的实践课程不仅丰富了学前教育内涵,更成为连接教育发展、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纽带,为乡村幼儿园的生态教育提供了创新范式。
“下一步,我们计划编制《岚山镇自然教育资源手册》,建立本土材料库,让幼儿能随时取用自然材料开展探究活动;实施‘双月专题研修’,每学期开展2至3次生态教育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环境创设和课程开发能力,为生态友好教育持续注入活力。”梁静说。
徐州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于:北京市十大杠杆炒股指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