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很多同学赢了中考,升到高中后成绩下降的情况呢?
各位家长,孩子考不上理想的大学的主要原因,几乎都来自于家长对于孩子的认知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别犟,听小熊说。
中考和高考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初中课程相对基础,知识点少且浅,只要孩子跟着学校老师的节奏,简单,听话,照做,把所学的知识落实在每次作业和考试中,孩子基本上是可以进入到一所不错的高中的。
而高中,却恰恰相反,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关键,高中知识量大、难度飙升,像数学函数更复杂,物理的电场磁场很抽象。
学习方法也得变,初中跟着老师节奏就行,高中要自主预习、总结。
而且高中科目多,时间精力分配不好,顾此失彼,就容易成绩下滑。适应慢的学生,就会觉得特别吃力。
展开剩余79%选拔几乎占到了90%,其次才是公平。
家长们往往在孩子高一的时候,对孩子的未来三年的结果都是满怀信心的期待,认为孩子这么高的分数考进到高中,将来混个985,211,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高二的时候,期望值会降低,能考上一本总应该问题不大;进入高三备考,期望值就会降落到谷底,能凑合考个本科就可以了。
伴随着家长的期望值降低,孩子们在高中学习的过程的挫败感也在飙升,在初中数学和物理玩着学,甚至到了初三好好努力一切都还来得及,都能考上高中的;为啥高中这么用力的学习数学和物理,分数大多数还是不及格;甚至卷面会出现十几分,几分的情况,无不发出感叹,我待数学如初恋,初恋虐我千百遍。
在高中,努力的天花板仅仅是个双一流或者重本;清北复交浙以及985,211,是留给有天赋的学生的;很多家长面对天赋这个字眼,望而却步,其实天赋可以具体为孩子的学习习惯和专注度。
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期是在小初阶段,预习-学习-练习-复习,预习到什么程度,学习跟老师如何跟最有效率,练习中有没有限时,有没有纠错;复习的时候会不会找重点,会不会合理安排时间。
高中的学习内容,是要在两年内学完三年的内容。
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赶进度,要把很多课程在短时间内全部讲完。很多同学就会觉得比较快,而且老师讲内容讲不透彻,一下子就过去了,那囫囵吞枣的过了一遍,学了感觉也等于没学。
高中生脱颖而出的第二种能力是自学能力。
不管是私立还是公立,每天上课就是标准的8节课,剩下的全都是自习,孩子会不会合理安排自习时间,根据难易程度,轻重缓急来安排自己的课业任务也是未来三年后能不能进入高等学府的重要指标。
手机没管住的孩子,高中会玩得更疯。
常有人说:“让孩子初中玩够了,高中自然会收心。”
这真的只是家长的幻想。
一个在初中就缺乏自控、沉迷短视频和游戏的孩子,高中只会被这些“吞噬得更彻底”。
高中课业重、节奏快、知识点难,根本经不起“刷一下再学”的时间浪费。
手机不是不能用,而是要在初中阶段就建立“可控边界”。
【写在最后】
1.对于孩子的高中,保持清醒的认知,不要有过高的期望,不然会一直失望下去。
初中成绩拔尖的,高中还要看思维能力和抗压能力。初中就一直在及格线挣扎的,高中“逆袭”极其难!
那种“黑马逆袭”的故事当然有,但你看到的是个例,是宣传的滤镜,而不是普通孩子能模仿的路径。
2. 初中亲子关系没处理好,高中根本管不动。
有些家长到了高中才发现:孩子情绪多了、话少了,说什么都不听。
其实,高中阶段能不能“劝得动”,靠的是初中阶段的亲子信任积累。
那些真正能陪孩子走完高中三年“长线战斗”的家长,大多不是“严厉型”,而是“伙伴型”。
初中阶段就要开始经营亲子关系,让孩子信任你、愿意倾诉你,这样高压期才不会变成冲突期。
3.不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去补课,该会的不补课,孩子也会;做不对的,孩子补了也没多大用处。
有些孩子初中靠刷题和补课成绩不错,但其实没掌握任何学习方法——没有错题本、不知道复盘、做作业拖拉、时间管理混乱……等到了高中,题量一上来、知识难度一提升,这些问题就全暴露了。
很多家长都疑惑:“初中补课补得好好的,为什么高中补也没用?”那是因为,高中是拼底层学习能力的战场,靠“补”是补不出来根本改变的。有补课的钱不如让孩子多去练习专注力。
发布于:湖北省十大杠杆炒股指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